新闻中心讯 2009年12月20日上午11点,复旦大会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在复宣酒店四楼报告厅举办了高研院成立一周年纪念暨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当代中心”)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嘉宾有神户大学副校长中村千春(Nakamura Chiharu)、联合国大学副校长兼高研院院长戈文丹·帕拉伊尔(Govindan Parayil)、德国伊比利亚美洲研究所主任芭芭拉·格贝尔(Barbara Göbel)、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斯塔夫·杰拉茨(Gustaaf Geeraerts)、新西兰国立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黄晓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主任胡志德(Theodore D. Huters)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我校的相关学者等。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杨志刚教授主持了纪念大会和当代中心成立大会。
高研院学术顾问、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特别委托杨志刚教授宣读了他的贺词。秦书记在贺信中代表复旦大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学者,希望当代中心能在当代中国研究领域搭建起交流、沟通和对话的平台,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涌现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研院院长、当代中心主任邓正来教授代表高研院和当代中心致辞。他强调,社会科学的文化依存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地方性,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我们只能“用中国化的学术成果促成国际化的影响”,亦即要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科学作品走向世界,而绝不可能用“西方化”的社会科学作品走向世界。当代中心将秉承“学术为本、追求卓越”的学术理念,确立“根据中国、走向世界”的学术定位,坚持走“问题导向、跨学科研究”的研究路径,努力以对当下中国问题的跨学科深度理论探究走向世界,以基于中国立场和视角对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的理论建构走向世界,同时推动中国优秀的哲学文化传统走向世界。
在热烈的掌声中,高研院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朱维铮先生和邓正来教授共同为当代中心揭牌,并为Barbara Göbel, Govindan Parayil,Gustaaf Geeraerts,Theodore D. Hunters,黄晓明等五位教授颁发了当代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聘书,为当代中心副主任王柯、王铭铭以及汪晖、时殷弘、沈志华、吴炫、陈明明、韦森、张乐天和任远等到会的首批特聘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日本神户大学副校长中村千春(Nakamura Chiharu)教授在致辞中希望当代中心能为世界提供对当今中国最新的实质的深度认识。他认为,人们需要变化,并且当下世界、特别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正在变化之中。所有这些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面对未来,我们应当保留和改变什么。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除非大多数人都同意,否则很难形成有效力的共识。他希望当代中心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对这一大多数人都关心的复杂问题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Nakamura Chiharu教授指出,针对诸如绿色革命和全球秩序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不仅需要各学科内部的深入研究,更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其中进行理解问题的思路的创新这一工作尤为关键。
联合国大学副校长兼高等研究院院长戈文丹•帕拉伊尔(Govindan Parayil)教授指出,联合国大学及其高研院旨在推广“以科技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希望通过与复旦大学的广泛合作,针对大家都关心的理论问题,拓展交流领域,丰富交流内容。他相信,当代中心旨在运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来与世界进行实质性的学术对话,期待双方相互沟通和交流能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德国伊利比亚美洲研究所主任巴巴拉•格贝尔(Barbara Göbel)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对全球化趋势的考察和对全球化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对各个地方的具体社会、文化、政治的背景性考察,其所从事的拉丁美洲研究旨在通过个案的研究揭示出某种趋势和变化的可能性。她希望通过与当代中心从事的中国问题研究形成比较、交流和互动,希望以后与复旦高研院和当代中心的合作交流以一种跨区域研究的、以问题导向为重点的学术方式进行。
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古斯塔夫•杰拉茨(Gustaaf Geeraerts)教授指出,伴随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更为重要的力量,更加需要对其独特的发展内道路进行分析与研究。基于中国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且也正在改变着国家与社会的身份和定位。他特别希望能和高研院、当代中心开展进一步的合作研究。
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黄晓明教授在致辞中描述了当代中心将要面临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其中包括如何通过中国社会科学自己的概念体系解释、分析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等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纪霖教授指出:复旦高研院在整个一年中的学术成绩有目共睹,它在全球视野的大背景下,开展了系列性学术活动,请来了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来高研院交流,同时又不是单纯地跟随国际潮流,而是有强烈的中国意识和中国关怀。许教授希望复旦高研院和当代中心以后能够比翼双飞,继续给复旦、上海乃至中国学术带来新气象和新面貌。
加州大学洛杉矶亚洲研究所主任王国斌教授、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童世骏教授也发来贺信。
据悉,当代中心附设于高研院但以“复旦大学”的名义运作。该中心将以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各个相关院系为平台,以“国际化”、“跨学科”为特色,以“重新发现中国”和“推进对当代中国的深度研究”为学术理念,以高研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研究所、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等国外著名中国研究学术机构为核心,以其他国际著名中国研究机构为网络,努力建成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国际平台和国际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交流、沟通、协调与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