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9月9日上午8时,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式开赛。参赛的各国大学生同时从互联网上下载题目,参加竞赛。
今天上午,在于复旦大学举行的大赛新闻发布会上,组委会对外宣布,今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新加坡、美国、伊朗等国的1251所高校19490个队的58000多名大学生,为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陆昉副校长出席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上海是我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发源地。80年代初,复旦大学等几所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了专门的《数学建模》课程,同时编写了我国最早的《数学模型》教材。1985年,美国开展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引起了我国数学工作者的关注。1990年底,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几所在沪高校有关教师(如苏步青院士、李大潜院士)的积极倡导、共同努力下,上海市举办了首次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1992年,此项赛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式创立。20年来,该大赛每年举办一届,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正因如此,时值大赛20周年,今年的大赛新闻发布会特地选在当年的发起高校复旦大学来举行。
据悉,该竞赛不限专业(面向所有专业的大学生),每年参赛同学中数学专业的同学大约只占10%,甚至每年都有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参赛。从1999年起竞赛分本科组和专科组同时举行,今年参赛队数中本科组、专科组分别为16003队、3467队,分别比去年增长11%和8%。今年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区均有高校参赛,并有三所国外大学的学生参赛(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Beloit College、伊朗Shahid Bahonar University of Kerman)。竞赛的题目都来自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贴近实际,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很高。有兴趣的同学不论是否正式参赛都可以从以下网站得到题目:http://mcm.edu.cn/ ;http://www.hep.com.cn/ ; http://www.shumo.com。
今年的竞赛除继续得到了竞赛合作伙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独家冠名赞助外,还得到了美国迈斯沃克软件有限公司的赞助。
大赛组委会表示,这项竞赛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不仅因为竞赛内容充满挑战性,要求参赛者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而且竞赛形式是三名大学生组成一队,选择一题在三天时间内完成一篇论文,可以自由地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充分发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但是不能与队外的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讨论赛题。十几年的经验证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具体的、重要的载体。
新闻发布会还透露,目前,数学建模课程和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在上海各类高校普遍开展,2011年上海市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队伍达到751个。除了一年一度的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地区高校学生还联合举办数模竞赛,学生自主命题,自主参赛,请老师评阅,相互交流。这项活动也吸引了部分外地高校学生的参与。据介绍,类似的活动在上海部分中学也作为课外拓展教学内容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艺术活动中心和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系列活动吸引近20000人次的中学生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