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秋意初显,复旦园迎来了新学期首个教学日。师生们步履不停,奔赴课堂与讲座,拥抱新知,激发思想。焕然一新的第四教学楼正式启用,本研融通、学科交叉AI课程、射击打靶……不少新课程、新教学形式也走进课堂。
现在,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直击开学第一天!
本研融通打破课程层级,拓宽学术视野
新学期,全校迎来3722门次本科生课程和2551门次研究生课程。
在光华楼,早八的《计算思维与算法实践》颇为硬核,这门前身是《算法实践》的研究生专业课,本学期变身为本研融通课程,吸引不少本科生前来上课。
新学期,课程采用在线测试和虚拟比赛来管理作业和考试。授课教师、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副教授吴永辉希望,在当前AI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编程解决问题”的实战,系统磨炼同学们的计算思维和数学思维。早前,课程的英文版作为“全球战略发展推进项目”,还在复旦大学国际暑期项目、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以及马来西亚、孟加拉、美国、巴基斯坦等地讲授。
同样实行本研融通的还有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秦文娟的《研究方法入门》课程。
“人文社科研究关注人的行为和思想,尽管AI工具让我们的研究更有效率,但它永远不能代替人来行为或思考。身为未来的学者,在这个时代更要有关注本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在第一课上,每位学生都领到一张写有研究步骤的卡片,上台协作完成排序,并在互动中探讨科学研究的逻辑与流程。
作为一门本研融通课程,《研究方法入门》兼顾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习需求。秦文娟希望有更多本科生能够加入研究方法类课程,将科学、严谨的方法应用于思维与实践。“我们也鼓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级的同学合作完成小组项目,”她说,“跨学科和跨年级的合作,往往能激发出新的灵感与研究视角。”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25级博士生曾琬俊是选课学生之一。“这门课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前期训练,比如在感兴趣的领域寻找已发表论文,还有使用定量方法与软件进行基础的数据分析。”
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来自不同方向,各自做过社会语言学、语言障碍等研究项目,有着丰富的研究背景。“课上各个方向的同学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通过小组作业的形式进行学术训练。”
AI赋能智能助教进场,混合教学再升级
本学期《半导体器件原理(H) 》课程引入了AI助教,通过课程专用的智能体,基于大模型和大量课程资料建构,辅助学生在课下完成公式拆解、文献搜集与逻辑推导等内容,深入推进AI赋能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作为一门面向大三的专业课程,授课教师、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教授蒋玉龙本学期在课程设计上更加强调实战应用与项目式学习。例如通过分析前沿论文进行逆向倒推,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知识融会贯通。“AI智能体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同时也促使他们深化理解、辨别信息,并锻炼输出能力,实现‘输入-内化-输出’的学习循环。”
新教室、新内容让新学期焕发新活力
“开学第一天,今天大家的状态都挺好!”在《政治学原理》的第一堂课下课后,多位同学来到讲台边,向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汪仕凯提出政治学相关问题。“期待这堂课能够让同学们对政治产生理性的看法,看到政治的重要性,珍视政治学知识的独特价值,并对政治学产生持续的兴趣。”
开课四年,今年汪仕凯对课程内容做了非常大的更新,“除了章节的变动以外,还增加了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的案例,这些变化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本学期的课程主要在集合论基础上围绕极限和微分展开”,在焕然一新的四教,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楼红卫的《数学分析AI(H)》正在进行中。作为学院大一新生的三门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颇具难度,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楼红卫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知识融合能力的训练,同时特别强调学生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对于顺利完成大学教学的重要性。他指出:“大学学习需要同学们主动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数学分析课程事实上将从零开始重构数学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 涉及各种能力的培养, 而自控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是能否克服困难的重要因素。”
开学第一天2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刘婧瑜还是感觉有一点点忙碌,尤其是在不同课之间跑教学楼,“不过后面上课次数多了,熟悉了教室也就会好起来的。我都非常喜欢我的老师们,他们讲得课非常生动有趣。”
第一节早八,她提前到教室20分钟,发现教室已经快坐满了,“说明大家也非常期待新学期的开始。”通过新生周对校园的熟悉,她已经能够比较好地适应第一天的上课,“希望通过第一周正式上课能更深入地融入复旦。”
射击、跆拳道、花式跳绳,探索没有接触过的体育运动
在北区武装部射击场,25级生物医学工程的林泽霖正在体验光感步枪射击。这是本学期新开设的《射击(一)》课程的内容。“选择这门我想探索没有接触过的体育运动,也想在学习射击时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和耐心。”
助教叶歆瑜介绍,课程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本学期主要教授坐姿射击,学习如何瞄准、击发以及注意力分配和情绪控制。授课使用的光感步枪,不发射任何实弹或激光,而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模拟十米气步枪的效果。
本学期,学校运动训练专业首次招收射击项目。课程设立初衷也是希望推广射击项目,让更多同学体验到射击的乐趣。新学期,四校区共开设308门课体育课程,除了射击外,还新增《健康体适能(减脂)》《花式跳绳》《跆拳道》等。
科研第一线,量子计算与冷原子实验“高能”进行中
在江湾校区的原子量子信息实验室,22级物理学系直博生闵玥洋正在操作铷87原子量子计算平台,他所在的李晓鹏课题组主要研究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交叉领域,致力于探索奇异量子动力学、量子热化等前沿课题。新学期,闵玥洋希望自己能将量子门的保真度提高到纠错阈值以内,为后续的量子计算实验,量子纠错码的研究提供基础。
与此同时,24级物理学系直博生宣佳安正在进行冷原子实验中的电路控制模块和光源前级部分。他的研究方向是基于 Li-6 原子的量子模拟实验,利用其费米子特性和可调控的相互作用,探索多体物理体系中的量子相变、超流体以及多体局域化等前沿问题。“新学期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实验系统的稳定性,优化原子数和相干时间,同时加深对量子多体理论模型的理解,以更好地衔接实验与理论,并逐步推进更复杂的量子模拟研究。”
图书馆里,书海安静,阳光倾洒。
笔记翻到新篇章,键盘轻敲,梦想开灯。
午饭时分,食堂里阵阵香气飘出。
炒锅翻动,辛辣、酸甜、咸香,交织成最抚人心的烟火。
学习、锻炼两不误,新学期立下flag,要为身体注入新能量。
新学期,同学们在多样场景转换中,找寻自己所爱。
祝大家新学期,能在知识图谱中,找寻着人生的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