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复旦大学相伯讲堂暨谈家桢生命科学讲坛在江湾校区举行。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的两位获奖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名誉教授Scott D. EMR,美国科学院院士、犹他大学生物化学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Wesley SUNDQUIST与师生开展交流并作分享报告。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向两位主讲人颁发“复旦大学相伯讲堂”荣誉证书。
两位主讲人因“在受体膜蛋白转运与降解细胞机制研究中的突破性发现”而获得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该机制与病毒出芽、感染进程及艾滋病药物干预密切相关。

Scott D. EMR作了题为“The ESCRT Pathway: Sorting out membrane protein traffic to the lysosome”的精彩报告。他回顾了从1976年至今近50年的学术生涯,从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求学,到加州理工学院成立自己实验室,再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直到如今在康奈尔大学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其在ESCRT通路指引蛋白质进入溶酶体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上的重要贡献。报告中,他讲述了三方面的系统工作:从液泡蛋白分选突变体的遗传筛选,到利用GFP标记的PIPS程序解析VPS34 PI3激酶复合物功能,再到VPS4突变体如何阻断多泡体(MVB)形成。这些发现向人们揭示了溶酶体有效清除细胞内废物的核心机制,更解释了ESCRT通路从细菌到酵母再到人类细胞中的普适作用。他还鼓励年轻学子未来属于大家,要勇于探索科学的无人区。

Wesley SUNDQUIST作了题为“ESCRT Pathways in HIV Budding and Cell Biology”的精彩报告。他系统阐释了其团队在ESCRT领域特别是其与HIV病毒出芽中的突破性发现。演讲以HIV如何“劫持”宿主ESCRT机制完成病毒出芽为起点,深入解析了其核心结构基础。他重点揭示了ESCRT-III复合物的精细结构及其介导的膜重塑机制:Vps4蛋白的MIT结构域在辅助因子参与下,以不同模式结合ESCRT-III尾部,并组装成关键的不对称六聚体,为膜分离提供动力。这些从原子结构到生理功能的深刻见解,不仅阐明了病毒传播的奥秘,也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细胞分裂等基本生命过程分子机制的理解。报告尾声,他还展示了其所在的犹他大学依山而建的美丽校园,他热爱的实验室和学校只有15分钟步行距离的家,从中也能感受到这位著名科学家对科研的热爱。

“这些复合物是如何改变结构来控制融合反应?”“如何清晰地看到反应的过程?”“有包膜保护的病毒在外泌体中传递和释放是偶然吗?”“目前研究在医学领域有哪些应用?”报告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两位主讲人幽默并富有激情的回答也展现了科学大师对生命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长期坚持研究。正式报告环节结束后,同学们围在讲台前,与两位主讲人面对面交流。

报告开始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澦代表学院向到场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表示欢迎,并介绍学院历史和发展情况。活动以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命名“相伯讲堂”,以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命名“谈家桢生命科学讲坛”,致敬大师,传承科学精神。复旦生科人持续将前沿科研所得转化为新成果与新希望,明年将迎来生物系建系一百周年暨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四十周年,期待大家共同书写复旦生科的新篇章,期待思想交汇激发创新火花,共促人类科学发展。

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晓虹致辞,向获奖的两位教授表示祝贺。她表示,两位科学家们的开创性研究生动诠释了好奇心驱动的、致力于长期坚持的基础研究如何孕育深远应用与社会影响,彰显基础科学的重大价值。她还介绍了筹建中的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和使命,以及通过独立PI和访问学者模式双轮驱动的全新跨学科研究资助计划。她指出,学敏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科研及合作平台,支持从基础到应用到交叉的创新探索,赋能青年人才,催生重大原创成果,助力全球科学界共同面对未来挑战。

除报告外,两位主讲人还与谈家桢创新班的优秀学生代表展开亲切座谈。学生们围绕科研兴趣、学术路径选择、前沿科学问题等踊跃提问。主讲人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与治学理念。交流气氛轻松而热烈,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中国青年一代表示殷切期待,为复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本次复旦大学相伯讲堂暨谈家桢生命科学讲坛由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生命科学学院、复杂性状的遗传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学敏高等研究院、上海临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基金承办,学校近200名师生参会。通过多层次、多场景的交流形式,搭建起复旦师生与世界顶尖科学家之间的桥梁,彰显复旦大学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生命科学学科的视野与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高端学术平台,汇聚全球智慧,培育时代新人,为推动生命科学发展贡献复旦力量。